首页  组织机构 工作资讯 延安精神 理论研究 六进工作 计划总结 县(市)区动态 革命圣地 红色荆门 学习交流 图片集萃 延安视频 革命故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交流
 
春到南泥湾
日期:2014-09-15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如今的南泥湾,处处赛江南。”著名歌唱家郭兰英一曲著名的《南泥湾》民歌,让人们百听不厌,伴随我们走过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但是笔者真正有幸目睹南泥湾的尊容的日子却姗姗来迟,直到今年草长莺飞、梨花盛开的五月,我们才来到它的身旁。
  当我们离开延安城,汽车从210国道向左拐进延宜公路(延安至宜川)时,大家马上意识到进入南泥湾辖区了,因为眼前的景色突然大变:黄土高坡变成了绿山,刺槐换成了绿松。随着公路的延伸,出现了陕北少有的水塘和淌水的河流。接近南泥湾镇时,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稻田,颇有江南水乡的田园风光韵味!
  南泥湾位于延安城东45公里处,今属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方圆百里,沟壑纵横,山峦重叠,森林茂密,蟠龙川、龙泉川和南阳府川组成一个“丫”字地形。这块沃土是中国共产党军垦事业的发祥地,也是延安精神的诞生地。1940年,朱德总司令根据中央关于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指示精神,亲自赴南泥湾勘察调查,决定在此屯垦戍边,生产自给。1941年春,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奉命开进南泥湾,在旅长兼政委王震的率领下,披荆斩棘,开荒种地,餐风露宿,含辛茹苦,战胜重重困难,创造了人间奇迹:当年军饷基本自给,1943年全部自给,1944年上级公粮。在三年时间里,三五九旅共开荒26.1万亩,建土窑洞1048孔,建房602间,修大礼堂1座,小礼堂2座,建纺织工厂等7座。仅1944年,就产粮3.7万石,养猪5000多头,上级公粮1万石。当时真是猪鸭满圈,牛羊满山,稻菽满地,创造了人民军队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1943年3月,延安文艺界去南泥湾慰问演出,由贺敬之作词,马可谱曲的歌舞《挑花蓝》问世,后来改成脍炙人口的名歌---《南泥湾》,传唱至今,经久不衰。1943年9月,毛泽东、任弼时、彭德怀视察南泥湾,对欣欣向荣的军垦景象十分高兴,对军垦官兵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毛主席指出:“困难并不是不可克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1944年底,为迎接抗战胜利,三五九旅组成南下支队,离开了南泥湾。但他们开垦的土地、种植的树木等却使当地居民受益至今,特别是创造的南泥湾精神成为我党我军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下车来到南泥湾的核心地带、南泥镇----阳湾,首先参观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室”。这是一座青砖红瓦的平房,面积约200平方米,里面陈列着三五九旅当年屯垦的历史文献、图片、实物和部分劳动成果,浓缩了艰苦岁月的一段非凡的历史片断,展示了延安精神的培养和发展的巨大活力。展览室前面的广场有尊铜雕塑,反映了当年三五九旅战士犁田开荒的情形,旁边还有一座纪念碑。在展览室的后方就是一道黄土高坡,坡上有一排窑洞,那就是毛泽东视察南泥湾时的旧居,也是南泥湾垦区政府的旧址。垦区政府成立于1944年5月,区长由三五九旅团长张仲瀚兼任。它共有5孔窑洞,东起第一孔是毛泽东的办公室,第二孔是卧室,其余三孔为任弼时和彭德怀的卧室。在南泥湾广场前,是一大片稻田地。当地的老乡正在地里犁田整地,边上的秧苗已长有十几公分高,看来马上就是插秧的大忙季节了。据当地群众讲,这里是当年三五九旅开垦的水田,正是从那时起,江南的水稻才在南泥湾落户,现在亩产都在千斤以上。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1989年1月,江泽民同志视察南泥湾,亲自写下了“南泥湾精神代代传”的题词,勉励大家发扬南泥湾精神,建设美好家园。现在,南泥湾已成为集参观、旅游、经济综合开发为一体的经济文化名镇,以其众多的革命遗迹、旖旎的田园风光、茂密的森林景观、纯朴的文化习俗等特色,令四面八方的游人心驰神往。(荆门市档案局 关明成)
 

Copyright 2013 - 2015 jingme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荆门电子政务运行维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