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组织机构 工作资讯 延安精神 理论研究 六进工作 计划总结 县(市)区动态 革命圣地 红色荆门 学习交流 图片集萃 延安视频 革命故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交流
 
到延安
日期:2014-09-15

  革命的圣地、党的摇篮、红色的堡垒,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延安作风代代相传……这些脍炙人口的语言,这些鼓舞人心的口号,多少年来一直在我眼前晃动,在我脑海萦绕。真正踏上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却是二00五年五月。
  为了更好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我们组织党员干部到延安参观学习,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当汽车驶进延安的版图后,导游便向我们介绍起延安的概况。从广义上讲,延安是指拥有13个县(区)200万人口的地级市。从狭义上讲,延安专指延安城,即现在的宝塔区。它自古以来就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改革开放以来,被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双拥模范城”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延安从上世纪三十年起,就成为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生于斯、长于斯的民族英雄刘志丹、谢子长前仆后继,艰苦奋斗,最早在这里创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唯一没有丧失的红色根据地,最终成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没有这块土地,我们就下不了地!”1935年至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被后世称为“延安十三年”或“延安时代”。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成千上万的优秀人才,锻铸了光芒万丈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进入城区,延安城的地理状况很快展现在我们面前:三山对峙,二水襟围,形成一个“丫”字形的地形和城市布局。“三山”是指凤凰山、清凉山和宝塔山;“两水”是指延河和南河。正如古人描绘的那样:“山抱延城城倚山,城边延水绕山转。”河流两岸是高楼鳞次栉比的延安新城,街道边缘就是黄色的土山,山上的松树青翠欲滴,刺槐白花吐蕊,一派春天的景象。
  我们在延安参观的第一个景点是宝塔山,又称嘉岭山,位于城东南的延河之滨,是延安的象征。“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著名诗人贺敬之道出了宝塔山在人民心中的神圣地位。山上的宝塔,始建于唐,现为明代建筑,平面八角、九层,44米高,楼阁式砖塔。南北各有一门,门高2.35米,门额上分别刻“高超碧落”和“俯视红尘”的石刻字。整个宝塔稳健大方,威武雄壮。山下还有摘星楼、嘉岭书院、烽火台和摩崖石刻等景点。站在宝塔山,延安山城风光一览无余。宝塔山在延安时期既是延安的标志,又是抗日军民的休闲观光之地。当时,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多次登山赏景,商谈工作。当年日军轰炸延安时,宝塔成为日机确定方位的航标,延安市政府决定将宝塔拆除,被中央指示停止执行,才使这座古塔得以保全。1956年,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在延安主持召开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并在宝塔山上亲自栽下了第一批共青林。此后,全国各地的代表都在山上种下了许多纪念林。如今,这些树木已绿树成荫,茁壮成长。1973年1月9日,周恩来同志最后一次陪外宾到延安。工作之余,他再次登上宝塔山,望着巍巍宝塔,远眺清凉山、凤凰山,俯瞰延安城,总理思绪万千,双眼噙满了泪水,对这片红色土地的眷恋,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
  离开宝塔山,我们来到城北的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它背靠脑畔山,面向延河水,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这是为宣传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伟大实践而设立的专门性的博物馆。1950年7月建馆,经过50多年的建设,目前馆藏文物达35000多件,历史照片万余张,成为爱国主义和延安精神教育的基地。纪念馆前是一个硕大的广场。广场正中有一尊江泽民书写的“毛泽东在延安”的铜像,通高8.15米。毛泽东同志身着中山装,双手插腰,神采飞扬,目视前方。铜像后面就是陈列室,它是一组四合院式的平房。正中是仿古歇山式屋顶,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陈列面积3500平方米。陈列内容按历史顺序加专题分十个单元展出,共有珍贵历史图片600多幅,各类实物1000多件。这些生动形象的革命文物,真实地再现了延安时代的革命斗争史和老一辈革命家的风范,把我们引入了延安时代那个如火如荼的难忘岁月。在导游的讲解下,我们依次参观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到陕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八载干戈仗延安、新中国的雏形——陕甘宁边区、延安窑洞育英才、自力更生奏凯歌、延安整风铸党魂、为和平民主而斗争和转战陕北、迎接胜利等十个单元的内容。在每一块展板前,我们都仔细听讲解、读文字、看图片、观实物、写笔记。在第五展室内,我们在一匹小青马的皮革标本前驻足凝视,这就是当年跟随毛泽东转战南北的坐骑。小青马首尾长187厘米,高132厘米,浑身洁白的毛发中夹杂少有的斑点。它鞍銮齐备,四蹄直立,精神抖擞,好象一旦主人需要,就会扬蹄而去。导游向我们讲起小青马的历程:毛主席长征到延安后,他原来的坐骑小黄马死去。当时中央机关没有汽车,首长们外出全靠骑马或步行。于是中央决定给毛主席找一匹好马。后来在定边选购了两匹:一匹小青马,一匹小红马。护送的老乡说,这两匹马虽然个头不大,但力气大,速度快,反应灵,能吃苦,性情也温顺。于是小青马给了毛主席,小红马给了周恩来。1947年中央撤离延安,小青马成了毛主席唯一的交通工具。但毛主席对它十分爱护,遇到难走的路,都下来步行。小青马对主人也特别有感情,一旦毛泽东走到它的身旁,就会发出欢快的叫声。毛泽东坐在它的身上,它走的也特别平稳。毛主席进北京后,小青马作为军功马送北京动物园,由老红军周根山精心饲养。1962年,小青马老死。毛主席指示将它做成标本。1964年运回延安革命博物馆展出。目前已成为国家一级文物,每天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观众。走出博物馆,我的心情仍然久久不能平静,延安岁月的那一段段文字、一幅幅图片、一件件文物背后的故事,确实催人泪下,促人奋进!
  在延安城参观的第三站是杨家岭。它位于城西北5里,是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居住地。在此期间,中央领导了敌后抗日和解放战争,组织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杨家岭实际上是一处两山夹峙的山沟。沟水直接流入延河。在沟的出口处相对宽敞的平地上,建有中央大礼堂。它始建于1940年,建成于1942年,设计者为杨作才。正门上方的圆形图案有“1940”的阿拉伯数字,还有“中央大礼堂”字样,是康生题写的。室内分大厅、舞厅和休息厅三部分。现在大厅是按“七大”会议陈设的。主席台正中悬挂着毛泽东和朱德大幅画像及六面党旗,正面挂着马恩列斯画像,弧形的前檐上写着“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下面的红色布标上写着“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文字。台下有200多张木质靠背长椅。1945年4月23日,党的“七大”在此隆重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党员。毛泽东同志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后来又作了《愚公移山》的闭幕词。大会选举毛泽东同志为中央委员会主席。这是我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紧靠中央大礼堂的一栋三层楼房是中央办公厅楼,建于1941年,因外形象飞机,又称飞机楼。大楼门前挂着一块“中共中央办公厅”的牌子。1942年5月,中央宣传部在此召开著名的文艺座谈会。先后开了3次大会。毛泽东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后来统称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明了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文艺工作者要与工农兵相结合的根本道路。中央办公厅大楼后面的山坡上,有几个相对独立的窑洞院落,它们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的旧居。毛泽东同志的旧居是三口座北面南的土窑洞,中间是办公室,左边是毛泽东与江青的卧室,右边是工作人员休息室。1938年11月至1943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此居住,并写下了《纪念白求恩》等一大批光辉著作。1946年8月,毛主席在此会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在延安城参观的最后一站是清凉山。这是延安城重要的文物名山。其文物可分两部分:一是以万佛洞石窟为代表的佛教历史文化古迹;二是以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单位旧址为主的革命文物。我们首先参观了历史文物。从清凉山牌坊向上攀登,便来到依山而凿的佛教石窟群,先后参观了万佛洞、三世佛洞、弥勒佛洞、释迦佛洞、仙人洞、观音洞等。这些始于唐代、盛于宋代的佛洞和佛像,已成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万佛洞再上前进,便是纪念范仲淹的范公祠。范曾于宋仁宗康定年间(1040—1041年)在此驻守抗击西夏。再向上走,清凉山顶上有近年修复的道教太和庙。清凉山是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和发祥地。依山而建的有新华通讯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解放日报》社、中央出版发行部、中天印刷厂等旧址。在清凉山脚下,1986年建立了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馆前矗立着一座象征新闻、广播、印刷出版的三人汉白玉雕像,旁边有石牌,上镌有毛泽东题词:“深入群众,不尚空谈”。纪念馆陈列面积400多平方米,展出珍贵实物300多件,照片400多幅。
  匆匆的延安城内的参观活动要结束了,但我们仍然思绪万千。延安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活战斗过的景点的“形”我们仔细看过了,但它的“神”是什么?灵魂是什么?内涵是什么?这就是他们在这里培育的延安精神和延安作风!主要是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立党为公、全心为民的精神;群众路线、民主决策的精神等。这些精神体现在当时的中央决定、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中,体现在老一辈革命家和全党全军的伟大实践之中。如果说,延安精神在过去是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夺取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法宝的话,那么在新形势下,延安精神必定是指引我们去夺取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伟大胜利的精神支柱。
  “延安作风”永记心中,“延安精神”永放光芒,这才是我们到延安的初衷,也是我们参观学习的成果。(荆门市档案局 关明成)
 

Copyright 2013 - 2015 jingme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荆门电子政务运行维护中心